别混淆!企业三估值法适用价值类型解析

【*注:本文内容由AI人工智能根据关键词整理生成,仅供参考。】

企业估值中“方法选错价值类型”的坑,很多人都踩过:用成本法算并购估值,忽略企业商誉致估值低30%;用市场法算清算价值,参考正常经营企业数据致结果虚高;用收益法算抵押价值,未扣减风险因素致银行坏账。成本法、市场法、收益法这三大估值法,并非“通用工具”,而是对应不同价值类型(如账面价值、市场价值、清算价值),错配会直接导致估值偏差。本文解析三大估值法适用的价值类型,结合场景与案例,帮你厘清边界,避免估值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。

 

一、先理清:价值类型是“靶心”,估值法是“箭”,错配必偏

企业估值的核心是“先定价值类型,再选估值法”,价值类型决定“评估什么价值”,估值法决定“如何计算价值”,两者必须匹配。

1.企业估值的4类核心价值类型

  • 账面价值:按“资产账面余额-负债账面余额”算,反映历史成本,不考虑未来收益;

  • 市场价值:正常交易中双方自愿的公平价格,参考同类企业数据;

  • 清算价值:企业终止经营时资产快速变现金额,扣处置费用,低于市场价值;

  • 投资价值:特定投资者考虑协同效应后的价值,可能高于市场价值。

某科技公司:账面价值1亿元,市场价值2.5亿元,清算价值0.8亿元,战略投资价值3亿元。

2.估值法与价值类型的“匹配原则”

  • 成本法:擅长账面价值、清算价值(重历史成本或变现能力);

  • 市场法:擅长市场价值(重同类交易公允性);

  • 收益法:擅长投资价值、市场价值(重未来盈利潜力)。

某企业用收益法算清算价值,得1.2亿元,实际仅收回0.6亿元,根源是错配。

 

二、成本法:聚焦“资产基础”,适配账面价值与清算价值

成本法“以资产为基础算价值”,不考虑未来收益,适合“重资产、弱盈利”企业。

1.适用价值类型一:账面价值——反映历史投入

  • 逻辑:“资产重置成本-折旧/摊销-减值”加总扣负债,与资产负债表逻辑一致;

  • 场景:企业改制、资产抵押、弱盈利企业;

  • 案例:某机械企业改制,设备折旧后5000万、厂房4000万,负债3000万,账面价值=5000+4000-3000=6000万元。

2.适用价值类型二:清算价值——反映快速变现

  • 逻辑:“资产快速变现价-处置费用”,难变现资产大幅折价;

  • 场景:破产清算、资产剥离;

  • 案例:某纺织企业破产,普通设备变现2000万、专用设备500万,扣处置费300万、负债4000万,清算价值=-1800万元。

3.避坑点:别用成本法算市场/投资价值

成本法忽略商誉、专利等,某互联网企业成本法算2亿元,市场法算8亿元,错配少算6亿元。

 

三、市场法:锚定“同类交易”,适配市场价值

市场法“找同类企业参考”,适合“交易活跃、有可比案例”企业的市场价值。

1.适用价值类型:市场价值——反映公允价格

  • 逻辑:选3-5家可比企业,用市盈率、市净率推算;

  • 前提:有活跃交易市场和足够案例;

  • 场景:股权转让、非关联并购、IPO前估值。

2.案例拆解:市场法算市场价值

某食品企业转让20%股权:

  • 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15倍;

  • 2024年净利润4000万元;

  • 整体价值=4000×15=6000万元,20%股权1200万元。

3.避坑点:别用市场法算清算/投资价值

  • 算清算价值:某破产企业市场法算1.5亿元,实际收回0.6亿元;

  • 算投资价值:某并购案市场法算3亿元,考虑协同后投资价值4亿元,错配少算1亿元。

 

四、收益法:聚焦“未来盈利”,适配投资价值与市场价值

收益法“按未来收益折现”,适合“高成长、轻资产”企业。

1.适用价值类型一:投资价值——反映协同收益

  • 逻辑:特定投资者视角,算协同后未来收益折现;

  • 场景:战略并购、定向增发;

  • 案例:某医疗企业并购生物公司,无协同时2亿元,有协同时3.2亿元,按3.2亿元定价。

2.适用价值类型二:市场价值——反映平均预期

  • 逻辑:市场平均视角,按行业水平算收益,用平均折现率;

  • 场景:公开融资、财务报告估值;

  • 案例:某软件企业A轮融资,未来5年净利润年均增20%,折现率15%,市场价值5.5亿元。

3.避坑点:别用收益法算清算/账面价值

  • 算清算价值:某企业收益法算1.8亿元,实际清算收回0.5亿元;

  • 算账面价值:某重资产企业账面价值3亿元,收益法算1.5亿元,错配误判价值。

 

五、场景化匹配:3步选对“方法+价值类型”

1.第一步:按目的定价值类型

  • 破产清算、资产抵押→清算/账面价值;

  • 非关联转让、公开融资→市场价值;

  • 战略并购、定向增发→投资价值。

2.第二步:按企业特性选方法

  • 重资产、弱盈利→成本法;

  • 交易活跃、有案例→市场法;

  • 高成长、轻资产→收益法。

3.第三步:交叉验证防偏差

重要估值需两种方法验证,差异超20%需核查。某央企并购,收益法算5亿元,市场法算4.2亿元,差异19%,按5亿元定价。

 

六、常见误区:别犯这4个错

  1. 成本法算的是市场价值”:错!某制造企业成本法2亿元,市场法3.5亿元,错配少算1.5亿元;

  1. 市场法能算所有价值类型”:错!算清算价值虚高,算投资价值漏协同;

  1. 收益法折现率越高越准”:错!折现率需匹配价值类型,盲目提高会低估;

  1. 轻资产企业不能用成本法”:错!某互联网企业破产,成本法算清算价值0.3亿元,符合实际。

 

企业估值关键是“匹配方法与价值类型”:成本法算“资产值多少钱”,市场法算“市场愿付多少钱”,收益法算“未来能赚多少钱”。记住“先定价值类型,再选估值法”,结合企业特性与目的,避免错配致偏差。

 

//    

 

   
End    

   



8cm.jpg       
扫码关注我们        
获取更多政策、评估实务干货        



云智无界,恒道有方;

以衡立信,因云致远。

用「云」的科技力量与「衡」的公正精准,

提供全方位价值评估。


云衡评估

专注全产业评估服务20+年,

具备权威评估资质,

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,

在服务项目上的研究和操作被广泛认同,

专业水平位列行业前茅。


资产评估请咨询

19925239986


本文内容由AI人工智能根据关键词整理生成,不保证内容完全无疏漏。任何依据本文内容作出的决策,本公司不承担直接责任。如发现信息误差或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反馈。